有关于"成功背后的艰辛"的事例 [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35:20
大家帮忙下
最好2~3个
不够啊

10月12日,银白色的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飞向苍穹。可有谁知道,在它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经历了多少波折?近日,记者采访了担负神舟六号飞船押运任务的武警北京总队某部三中队官兵,从他们那里了解了飞船从北京运到酒泉的艰辛历程。

  出发前,他们不知道押运的是神六

  担负押运任务的中尉警官王崇富说,出发前,我们并不知道这次押运的是神六,只知道押运规格高、保密要求严,被押运的东西被称为“产品”。这次押运任务分两项,一是在火车站装载“产品”时的警戒任务;二是路途押运任务。领受押运任务后,中队精选了6名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组成押运小分队。出发前,官兵们结合以往押运任务的经验,潜心研究途经各省市和停靠站点的地理和社情,设想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演练处置预案。

  “在车站装载‘产品’的3天时间里,正值北京的‘桑拿天’。”士官杜文魏说,白天头顶烈日,晚上住宿的车厢里温度高至40摄氏度,饱受蚊虫的叮咬,下哨官兵无法入睡。即使这样,官兵们依然精神抖擞地守护在专列车旁。由于车站地形比较复杂,人口流动量较大,过往的乘客看到持枪的武警战士在专列旁巡逻,感到很神秘,都向他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还有些人聚过来问这问那,都被战士们婉言谢绝,始终将混乱人群拒之于警戒线外。

  战士陈云对记者说:“这期间严防‘产品’受损,是押运的关键。”由于专列有几百米长,容易出现观察死角。因此,需要每名押运官兵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白天,执勤哨兵用望远镜观察;夜晚,就凭借耳朵聆听专列四周的动静,判断情况。

  途中抓获一名冒充铁路工作人员的犯罪嫌疑人

  “出发那天,我们最后检查了所有车厢,并对‘产品’进行了密封。”战士武志方说,他们在“产品”前后车厢处设置了警戒哨,24小时由荷枪实弹的战士守卫。途中,专列要停靠20多个车站,停靠时间从30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进行补给和例行检查。每当列车停靠车站时,随车押运的官兵都要下车,分为几个战斗小组,对专列实施警戒。

  陈云说:“3天3夜的路途,也有过一些小的险情。”车到石家庄站时,发现实验队乘坐的越野车后玻璃被砸,车门没锁好;列车行至内蒙古包头西站时,遮盖“产品”的帆布被风掀起,火工品的铅封差点就脱落;行至